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做大模型的还在赔本赚吆喝,卖AI课程的已经年入过亿了

时间:02-23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49

做大模型的还在赔本赚吆喝,卖AI课程的已经年入过亿了

出品丨科技《态度》作者丨赵芙瑶编辑丨丁广胜谁能想到,中国第一波吃到AI红利的人,已经年入过亿了。他并不是技术大牛也没有AI相关的任何学术背景,全凭一张嘴,靠199元的AI课程年入上亿。他就是“知识付费博主天花板”、号称“比肩山姆奥特曼”的“AI之父”李一舟。古时候说,酒香不怕巷子深,然而在互联网以及自媒体时代,做得好不如吹得好,吹得好不如传播的广泛。如果能说会道会包装会营销,那就绝对是这个世界的一级氪金NPC了。在AI变现模式仍然不是非常明朗时,李一舟杀出一条血路,一个人的营收快赶上一家上市公司。然而不幸的是,李一舟今天疑似被封。今日午间,李一舟用于售卖 AI 课程的微信小程序“一舟一课”由于违反《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》,已暂停服务。李一舟的人工智能课在微信视频号橱窗显示“已下架”,个人视频号也已被禁止关注。李一舟,何方人士?介绍李一舟之前,笔者想用一个最通俗易懂的例子,来谈谈一件成功商品的诞生。例如一款奶茶本身口感普通,却请了当红明星代言,并号称源自澳洲优质奶源,珍珠芋圆都是“慢火熬制”,再来个全网营销“冬天的第一杯热奶茶”,KOL们人手一杯,地广和TVC广告铺天盖地,再和目前最火的影视剧或者二次元形象来个联名,想不火都难。李一舟深谙营销之道,在包装自己这块,绝对是他的强项。“清华大学博士”、“创立多家科技公司”、“融资数千万元”等标签,都为他营造了一个高学历、高智商、高收入、高流量的完美形象,受到了许多网友的追捧。李一舟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,他不光经历了创业失败,刚刚入行自媒体时账号也没什么起色。但一次偶然的机会,李一舟凭借一条吐槽中年危机的视频获得了巨大流量,随后摇身一变,锁定了自己的受众群体,开始教人创业赚钱。在AI热潮中,李一舟又紧抓风口,从创业成功学大师转型为AI大师。李一舟先是推出199元的人工智能课程,通过承诺每周上一课的方式,开启了知识付费业务。同时还开启了抖音直播,“最后五个名额”、“马上就下播”、“一会就涨价”等话术牢牢抓住了用户心理。不过靠卖AI课程咔咔发大财的,或许并没有那么懂AI。资料显示,李一舟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设计和设计创新方法专业、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,本科和硕士就读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,也就是说,李一舟是妥妥的艺术生,他的清华大学博士title和AI没有半毛钱关系。那么,李一舟的课程质量如何?据买过其课程的学员反馈,40节课每节课都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,其中包含大量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科普、ChatGPT使用方法,以及李一舟自己套壳的“一舟生图”等工具的使用方法介绍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有关“时间管理”、“对谈企业家”等内容。先不说有关人工智能的基础科普网上遍地免费视频,“时间管理”也能拿进来充数属实让人意想不到。虽然卖的就是一个信息差,但是李一舟妥妥靠AI把自己变得富得流油。截至相关课程下架,李一舟最新推出的199元AI课程包销量16.2万,共计3223.8万元销售额;据飞瓜数据显示,李一舟的AI课程一年内销售约25万套,总销售额达5000万;这还不包括他的1980元进阶课。除此之外,李一舟还卖“算力”。李一舟整了一套自己的“大模型”,疑似其他开源大模型的套壳。买了他的课,只能用李一舟的这一套“大模型”。并且,这套“大模型”不能长期免费使用,用完了买课赠送的“100万算力”后就需要充值了。虽然使用大模型确实需要消耗算力,不过是消耗的大模型厂商购买的算力,李一舟好一招偷梁换柱,相当于直接把他人的嫁衣拿来租赁了。李一舟被封后,不少已购买课程的网友在社交媒体抱怨称:“觉得199元完全打水漂了。”不过,李一舟的真金白银已经落袋为安,并且合理合法,目前来看消费者尚且投诉无门。国内大模型企业,靠啥盈利?一边是赚的盆满钵满的“AI之父”,另一边烧钱做研发的国内大模型厂商日子过得怎么样呢?随着大模型商业化浪潮兴起,国内企业在GPU禁运和长期高成本的双重压力下,一直在迫切加速商业化进程。相较于国外先行者,国内大模型企业的商业化路径显得较为曲折,需要在模仿的同时克服燃烧资金、算力不足以及大模型优化升级滞后等问题。这一挑战性环境下,企业面临着极为紧迫的商业变现压力,尤其在成本与收益平衡上面临考验。在商业化过程中,大模型企业采用各种定价策略应对市场需求。B端应用已出现多种定价方式,包括按时间段、按调用量以及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。不同公司按token计费的方式存在细分,但仍未达成统一标准,导致市场上差异较大。C端用户的付费挑战依旧存在,需要在建立大规模用户基础的同时,寻找合适的商业化路径,而面向企业客户,尚需努力说服其付费并形成稳定的SaaS订阅收入模式。随着大模型商业化的推进,企业面对不断攀升的训练和芯片采购成本,必须寻找降低芯片成本的有效途径。在这方面,除了等待芯片价格下降外,一些企业已经考虑自研芯片,并寻求外部合作。然而国内大模型企业的发展仍然举步维艰,与国外同行相比,存在算力不足、大模型优化升级滞后等问题,需要进一步优化产品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。总体而言,大模型商业化仍处于发展的初期,还没有清晰可靠的商业化路径。翻翻国内专注于做大模型的厂商的财报,你会看到这样的字眼:“全面拥抱大模型”、“大模型商业化加速”、“自研大模型批量落地一线”;然而对于大模型带来的单独盈利却只字不提。比如商汤此前表示,生成式AI相关收入增长670%;科大讯飞称,大模型推动业务增长;美图称,大模型拉动公司利润增长3.2倍;百度称,大模型重塑了业务生态,大模型到底为这些企业赚了多少钱?事实上,赚的钱能否勉强覆盖研发费用都还是个未知数。结语这个世界总是如此,兢兢业业,前期大量投入,一步一个脚印的人,却有可能入不敷出;没什么真材实料,光靠吹得天花乱坠割韭菜的人,却能日进斗金。对于投资和创业者而言,建立起对市场的深刻理解,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至关重要。当新的技术浪潮来临,要多加辨别,提升自主学习能力,别让“割韭菜”的水课再有可乘之机。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